DeepSeek的新模型很疯狂:整个AI圈都在研究视觉路线,Karpathy不装了
昨天下午,全新模型 DeepSeek-OCR 突然开源。在该模型的处理过程中,1000 个字的文章能被压缩成 100 个视觉 token,十倍的压缩下精度也可以达到 97%,一块英伟达 A100 每天就可以处理 20 万页的数据。
昨天下午,全新模型 DeepSeek-OCR 突然开源。在该模型的处理过程中,1000 个字的文章能被压缩成 100 个视觉 token,十倍的压缩下精度也可以达到 97%,一块英伟达 A100 每天就可以处理 20 万页的数据。
最近几年,「脑腐」这个词突然进入了公众视野,它被用作一种简写,描述无尽的、低质量的、诱导参与的内容如何钝化人类的认知,即通过强迫性的在线消费,侵蚀专注力、记忆纪律和社交判断力。
当下,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爆的了!在风口之下,黑马AI大模型开发(Python)学科的就业不断创新高,近期,黑马杭州首期班近日迎来毕业,毕业当日班级就业率高达80%,一线城市就业均薪19843元,最高薪资达30000元。高薪就业,已然成为他们的“标配”!
多智能体系统(Multi-Agent Systems, MAS)正逐渐成为“群体智慧”的代表,过去我们更多依赖单一大模型来解决复杂问题,但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升,单体模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。
搭叩https://dakou.iflow.cn/ 是一个面向小白和初级开发者的一站式 AI Development 产品,它的每个任务都跑在一个独立的容器内,能一站式的帮助用户完成调研,编码,调试和系统部署;支持前端,后端甚至安卓应用的开发和调试。
2025年10月,全球奢侈科技品牌BUTTONS正式发布首款搭载特斯联通用智能体HALI的“BUTTONS SOLEMATE 智能体超级影音机器人”。在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迈向物理空间的关键时刻,依托特斯联AI科技创新能力,BUTTONS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能力
向量数据库 Chroma 创始人兼 CEO Jeff Huber 在播客与访谈中抛出「RAG 已死,上下文工程当立」的表述,主张以上下文工程框架取代对「RAG」这一术语的狭义依赖。
当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,越来越多企业和开发者开始探索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应用价值。但随之而来的是现实挑战:动辄百亿、千亿参数的模型,不仅需要昂贵的硬件支撑,推理时的高延迟也让不少场景望而却步。如何在保证模型效果的前提下,实现“又快又省”的运行?
过去12个月里,1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——其中没有一家盈利——的市值非正常的增长了近1万亿美元。(用专业术语来说,就是“香蕉”。)
作为特斯拉前AI总监、OpenAI创始成员,卡帕西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,深入回答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:
用户只需输入一个抽象概念或主题,系统就能自动生成包含完整叙事结构、电影级视觉质感和双语旁白的高水平动画。
还在为搜图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头疼吗?明明要找“沙漠里的狮子”,结果翻出雨林照片;电商平台上喊破喉咙要“正装”,却总被花哨礼服刷屏。
近日,人工智能公司Thinking Machines发布了名为Tinker的创新API服务,该服务旨在彻底改变开发人员微调开放权重语言模型的方式。对于那些苦于基础设施管理复杂性的AI研究团队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。
不到8000行代码就把ChatGPT的全流程给复现了,更绝的是,你只要有一台GPU,花大概4小时,成本百来块钱,就能拥有自己的“小ChatGPT”。
当 AI 不再只是“被调用”,而是主动“发起任务”,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一个有“意图”的系统?本文试图打破“AI=工具”的认知惯性,从 Agentic AI 的能力边界、协作机制与风险结构出发,重新思考人机关系的未来走向。
最近,小红书举办的科技话题Ask Me Anything(AMA)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AI圈的顶尖人物参与。本文将摘录这些大佬们在活动中分享的部分观点,涵盖从学术研究到AGI(通用人工智能)的多个方面,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前AI领域的最新动态和专家们的看法。
Haozhen Zhang 现为南洋理工大学(NTU)博士一年级学生,本工作完成于其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(UIUC)实习期间。Tao Feng 为 UIUC 博士二年级学生,Jiaxuan You 为 UIUC 计算机系助理教授。团队长期聚焦 LLM
在大模型圈子里,强化学习之父、图灵奖得主 Rich Sutton 所著《苦涩的教训(The Bitter Lesson)》已经成为圣经一般的存在。如果一个方法能够随着算力的增加而自然受益,大家就会觉得这个方法符合《苦涩的教训》所传达的精神,值得进一步研究。
真是罕见,OpenAI、Anthropic、Google DeepMind 这三大竞争对手,居然联手发表了一篇论文,共同研究语言模型的安全防御评估。
科学发现本质上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反复试验的过程,人类科学家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才能推动人类知识边界向前迈进一小步。从半导体制造到光伏电池效率提升,历史上的技术发展轨迹都表明,人类科学家需要数十年目标导向的迭代工作才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。